看到不少人把川普撤軍,直接解讀為欲將劍鋒轉向中國,或多或少,不過主因並非如此。

整體而言,美軍在中東的駐軍總數仍超過五萬人,即使包括將在阿富汗部分撤離,美軍在波斯灣(卡達、巴林、阿聯、科威特)、紅海(埃及、沙烏地、吉布提)、地中海(北約、約旦、土耳其)依然保有絕對優勢與資源投入。是的,多在海邊。

只佔零頭的2000在敘美軍,表面目的是打擊IS,實際上旨在顛覆敘政權、阻擾俄伊、扶植庫族獨立。現在大勢底定,美之目標皆告失敗,撤出只是早晚,不如藉此做交易跟面子給俄國拉攏拉攏、也試著挽回變心的土耳其女友(最近連伊朗都搭上了)。

更根本的原因是,#美國兜裡真的沒錢了

別提風險當前的經濟搖搖欲墜了,已達22兆國債與半兆利息接下來日子還得加速衝(感謝軍事開支),聯準會都還來不及去泡沫、備彈藥,各國已在加速去美元,生產力停滯、人口緊縮、FDI撤資、貧富擴大..,可用的刺激政策就跟未來的償債能力一樣,差不多告罄。財務狀況可真是越往後看越不敢看。

對中國的區域平衡加強是美一直在做的事,那已是龐大負擔,總體資源日趨不足,還能做多大結構調整?過往在中東的6兆戰事開支(亦有十餘兆之說)美國已元氣大傷了,東亞比照辦理?能得到什麼?邊際效益?面對核武大國也只能強化守勢,左支則右絀,你可不想這時候去跟中國拼軍備競賽。

重點是,對美帝來說,思考放手「世界心臟地帶」而全力轉戰東亞,完全不是資源有無的問題,是整個全球地緣戰略上正不正確的根本問題。

「心臟地帶」才是關鍵啊!事實上,敘利亞(以及接下來阿富汗)的撤軍,已標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退卻:##陸權攻勢」,#全面退回到#海權守勢」。這才是大事。

首先,在〈Post Americana〉文中提到的,「貨幣」、「海權」、「能源」是霸權運祚的三本柱(「科技」亦是,唯根基性未若此三),彼此環環相扣。掌握能源的戰略目的不是僅在於保障自身工業體系與金融體系的運作,而是在於 #掐住對其他大國工業與金融體系運作的咽喉、使莫敢不從。

這就是為什麼 #壓制俄羅斯比壓制中國重要(此地最強競爭對手,更是產油國),也是為什麼美國始終想盡辦法在中東搞分化、狂圈地、割韭菜,預算幾兆幾兆地花眉頭也不皺一下,都是有充分的「實質」回報的。

然而維繫之,你得是一個有持續性的強健經濟體,可惜貧富極化的美國不是。所以情況已經不一樣,十幾二十年下來,美國扛不住了。

「戰略守勢」意味對手的「戰略攻勢」。

在「世界中樞要地」,未來如果無法阻止阿薩德站穩、俄國與伊朗擴張、什葉派聯合,甚至土俄伊合作、沙特財政問危機,反對勢力整合成形,Mackinder所指,陸權將壓縮海權,美國影響力的下降就可想而知了。

多虧美國多年來的「促進團結」,這事正在發生。而 #庫德族很可能是阻止這一切的最後槓桿

蝴蝶效應的影響是世界性的。除了在地主角,中國的能源供給、能源期貨去美元化可因而得到穩固;歐洲的能源供給、SPV、自主性強化也是一樣;至於解開蛟龍鎖的俄國、伊朗等就不用說了。而這些結果,還會彼此反饋強化,中國的獲益將幫助到這些國家,反之亦然,「#權力外溢#的擴散亦是全面的

想擺脫美國霸凌的國家到處都是,該擔心的不是中國,而是整個國際體系傾向,若得天下支持,中國何足懼耶?如果你不再能維持共利秩序,那被視為共同障礙自也必然。

總之,目前趨勢如果這樣繼續下去,美國未來將面對的將是更難搞的中俄、更失控的中東,以及進一步推進的陸權和持續削弱的海權,甚至是出現強大的新競爭海權。

噩夢一場,對吧?

勢不可養,成則業定也。知道為何馬提斯跟所有人都抵死反對了?只不過,如上所述,這似乎已不是反不反對就能改變的。

---------------

先別管這個了,明後年全球經濟大關,挺得過再說。

----------------
"Sorry, Trump my dear! It's politics! ~Your Pudding."

 

 

undefin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iki 的頭像
    Riki

    RIKI の わびさび

    R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