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所能問過最大的問題會是什麼?

宇宙是什麼?我們又是什麼?這一切存在意義嗎?「萬法為心造,實在本虛無。」回顧這一年的探索,我們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總結。這個結論其實要回歸再看幾年前霍金的觀點,方可更為清楚。

一,「#模型依賴實在論」(Model Dependent Realism,MDR)是霍金的核心觀點。所謂實在只存在於參與主體框架內、依所居的主觀模式與描述而定義,萬物皆相對而立,沒有本然。

我們認知的真實,全是有限感知的感官從外部擷取的資訊,依據個殊演化需要編織出來的個殊詮釋與反應機制,形成一個反饋互動的、動態恆變的他依虛擬建構。

並不存在獨立的、超然的客觀實在,自有存在的只有無盡隨機的「不確定」世界,因我們的界定而成立的所知宇宙,亦僅是「滄海之一瓢」爾,並且永無常態。(其實就是「非實在論」啦!)

二,「#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即為所謂認知真實的虛相。它本來陳述的是人類社會透由大腦建構意義之網的主體創造,但在MDR概念中同樣具有本質詮釋力。

近來曾有一「生命宇宙論」(Biocentrism)提出相似(幾近唯識)觀點,但由於它無法解釋個體之間的關聯互動與共同主體中的客觀物理現象,這個大漏洞讓我們知道,「依賴性真實」至少必須是一層相對客觀、互為主體的存在。

譬如網際網路是由大量的單機個體連線構成, 其內容本身即為由這些參與部所共同定義的「獨特真實」,並發展其獨特的內在秩序與構體,其邏輯、法則、作用在系統之內皆「相對真實」且「相對客觀」,但系統之外即無本然性。

三,「#基本力假設」(Fundamental force assumption)似乎可以提供較為完整的問題發現與可能解釋。

純然隨機、無限、無界定、無實在之微觀量子世界下的宇宙怎麼「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呢?

我們知道物理學在概念上將能量切割到最小單元,稱之為量子,量子尤其個殊特性,但鉅觀上會反映其總體屬性,一如主機與網路本體之喻。

如此,上述宇宙呈現的MRD現象,或也應有其根本的構築元素,而那並不會是已知的宇宙「四大基本力」,因為它們皆無涉於所謂「致波函數塌縮」特質。

如果「心識」是另一種宇宙「基本力」的假說是真的,那麼可能的宇宙論論述有很多,然應不離一主軸:與這些基本力相關連結、交織的網絡形成一套「次系統」,其發展衍生出自身的物理法則與相狀構築,由居此體系中的基本力所定義,當然就能由據此基礎標準的意識所能認知理解、運算應用。

呵呵,再講下去可就純哲學領域去了。

無須扯太遠、太複雜。其實,現下已知的科學,至少已證明一個「純然的」鋼鐵般事實,就是本文的開頭第一句:

#萬法為心造#實在本虛無。」

-----------------
#唯共業是真實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iki 的頭像
    Riki

    RIKI の わびさび

    R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