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先前所說的,既然台灣問題是由美、中兩強所決定,那麼中國若決定動手武統,就會把作戰主力對準美日聯軍,也就是所謂反介入作戰,而不是台灣身上。

換句話說,解放軍不會主動尋求對台跨海「登陸作戰」,至少第一時間不會。這也是近來不少對岸高層所提及,共軍會最大化保留主要實力,等待應對外國「干預勢力」的動作。「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擊退介入力量,台灣自為囊中物。

至於那些灘岸殲敵啦、反登陸作戰啦、用加減乘除算M1A2多重要啦...十八套劇本云云的想定與爭吵,真的可以不必再猜下去了。

所以台海戰爭的scenario究竟會怎麼打?

宣布行使主權、軍事管制台灣暨周邊海域、下統一談判通牒後,共軍就會基於先制台灣的動員備戰,展開連續迅猛的制空、制海、陸上節點以及斬首行動的全面癱瘓式打擊:導彈、空戰、肅清海空。

台灣真有這麼不堪一擊?主要是因為台灣缺乏戰略縱深、東西岸皆已成前線,對岸預警機與無人機一升空,地球曲率與山脈天險不能提供假定的操作間隙,所有我方飛機、雷達陣地無不暴露在導彈威脅下;而緊急東撤的所有海軍艦艇,亦面臨棘手的大量共軍潛艦與導彈。在不急於登陸攻防的情形下,守方「刺蝟戰術」很難取得預想成效。

除此之外,台灣預設的「境外決戰」反擊,收效亦將大打折扣。

解放軍以所謂「區域預存駐軍」的概念應用,盡可分散化、精簡化、機動化軍隊的陣地多點機動部署,又能高度整合、偕同作戰,是其過去軍改的重要成果。戰略縱深能左右一國戰力結構、密度與生存力,隱形機、航艦進入台灣與大陸的戰場風險截然不同、循環影響結果亦不同。

台軍不但相對難以在對岸找到足效反擊目標、深入的處境也加倍危險,而台灣本地卻躲不掉對方一波接一波的飽和攻擊,這種密度不對稱性很快的時間內就會令台方喪失制空制海能力。

關鍵就在美國了(當然包括日本小跟班/《美日安保》)!

如先前諸多文章指出,美國有充分動機必然介入兩岸戰事。事實上在解放軍發動攻擊後,鄰近駐區的美日空軍就會第一時間開赴戰區,協助國軍防衛作戰。有美軍還會擋不住?!

一開始美軍或以提供情指監偵、資源支援的協助者角色,避免主動參戰,而至共軍逐漸取得優勢後,按其過往戰例,就可能轉為主動但低度參戰的平衡者角色。

不得不與中國一戰,國力今非昔比的美帝必須盡可能地將戰事界定在「局部戰爭」,才有最終符合美國利益的可能。地緣與歷史等因素讓東亞地區的大國戰爭很容易就捲入所有國家走上系統性大戰,如果還都是核武大國,那更將只會是個毀滅一切的災難。

正因如此,若美國要參與動手,前提必須將動武的衝突範圍侷限在台海區域,或才可能與中國默許一場「有限常規戰爭」、防止擴散為全面戰爭。即便如此,兩強正面軍事對抗仍是眾人皆不敢想像的極致危險狀況。

所以,That's it!

除非是在狂人領導或其他非理性狀態下,美軍不能再介入更多了。美不能主動打擊中國內地基地,解放軍對台封鎖力量就難以削弱,扶植台軍代勞也將辦不到,若無法在台灣海空戰場便逐退共軍,中國就贏了。

其實就算美中雙方真失控在東亞全面打起來,美軍其實也很難獲勝,一樣是基於上述不對稱理由。以目前雙方的實際能量來說,F-22、F-35帶群進來掃過一輪,中國是損失慘重,但自己回去基地也不見一半了,你能來幾次?3000公里內航母不能靠近,美軍在這裡是有幾個基地?有把握迅速得手所有目標?而你面對的對手是生產力強大效率而軍工亦日益壯大的的世界工廠。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內部自己模擬的十八次兵推,十八次都敗在共軍手下的原因了。連伊朗都動不了,怎麼動中國?

所以,結論是什麼?

其實,台灣問題這等級的國際衝突,早在中方還未宣布封鎖前,最晚到美中兩軍正式對上前,場邊雙方檯面下已進行了不知道幾回的談判、早於現實壓力下取得一定程度的緩解妥協之道了,這才是真正貼近真實世界的狀況,而不是軍宅們整天以片面資訊立論的想像圖像。

甚至各方事實上都會預先管理自己的決策,盡力事先避免出現上述潛在的高危險態勢形成。

就算上面假定狀況都發生了,還是將依此進退衡量談判籌碼,納入台灣戰後命運安排的詢價議價過程,直到達到賽局均衡解出現。如果不需要,雙方權力態勢已然明顯,就可能直接取得交集。

這個均衡解不會是出現在談判破裂後、戰事升級的代價之上,因為台灣對兩國固然都具根本的戰略重要性,卻還不到以整個東亞大局為代價,美國還有第二島鏈、中國只要主權完整,都是可及的有限價碼。

走到假定的戰爭決定,美中雙方的結局也不會差距很多,也都可以至少換到些東西,唯一不同的是,只會多了個徹底的輸家,就是已被蹂躪成人間煉獄的台灣。

 

undefin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iki 的頭像
    Riki

    RIKI の わびさび

    R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